Steam Deck 開箱

日前在 Steam Deck 開放購買時訂購了最基本款想說買來更新SSD,結果開箱完拍完照就沒有上傳了,剛好藉著假日把照片整理一下。
Steam Deck 是一款由 Valve Corporation 推出的掌上遊戲機,設計上讓你可以隨時隨地享受高品質的遊戲體驗,但其實這個主機尺寸偏大沒想像中方便XD。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外盒。它的包裝外灣十分精簡,就是一個公版的紙盒,打開來是各種不同國家的文字,可能是說這個主機很適合在各種休閒或是搭車零碎時間遊玩吧。
裡面非常簡單分成兩區塊,左側的是充電器,右側是附贈的攜帶包與機器本體。
配件的部分,首先是一個 Type-C 的充電器。充電器很小巧,非常方便攜帶,適合帶著出門旅行使用,但是Steam Deck 不支援快充,如果需要待出門建議充飽再帶可以少一條線,或是現在筆電充電器大多是 Type-C 與其共用應該也可。
當你購買 Steam Deck 掌上遊戲機時,會附贈一個非常實用的攜帶包,這個攜帶包設計非常簡潔,外觀採用黑色的防水尼龍材質,感覺上十分耐用。包裡沒有任何隔層因此不能再放充電線之類的,而且整體尺寸也是偏大,用隨身小包絕對是塞不下的,不過反正是送的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Steam Deck 本體。這個掌上遊戲機有著 7 英寸的觸控屏幕,搭配搖桿與按鍵,並搭配兩個觸控板,背面還有4個可自訂按鍵,應該對應絕大多數的遊戲操作按鍵都足夠了。它還有一個 USB-C 插口和一個 microSD 卡插槽,可以擴展儲存容量。不過它總共就一個 Type-C 孔,若需要同時充電與接搖桿或是接出HDMI就需要再買一個擴充底座。
至於重量方面,官方提供的重量是 669克 ,看起來很重但是因為機器握持方式實際上拿起來沒有想像中這麼重。
目前 steam deck 已經支援中文,開機後就能直接選擇繁體中文做初始化。
初始化完成後就能開始玩了,但是其實也不是每個遊戲都支援 Steam Deck ,例如像是部分線上遊戲需要登入器的就沒辦法在 Steam Deck 上玩,或是一些需要鍵盤輸入的遊戲也沒辦法,相關的可以到 steam deck 網站上查詢相容性。或是在 steam deck 上買遊戲時可以直接看到上面寫的相容性。
我在主機上玩的都是一些小品獨立製作,大部分都有支援搖桿操作,基本上沒遇到什麼大問題。

整體上我用了幾個月,我還是很滿意 Steam Deck ,讓我可以不用為了攜帶性去買 switch 的遊戲,不過玩大作遊戲時,Steam Deck 的電量消耗會比較快。畢竟大作遊戲通常需要較高的運算效能,而這可能會導致電池耗盡的速度加快。
不過,我通常是玩一些小品遊戲,它的電量耗損就會相對較慢。目前是玩了 Vampire Survivors 、 Darkest Dungeon、CUPHEAD都是沒什麼問題的。
而且它的底層是 linux 系統,也有一個按鍵可以讓你一鍵切換到 linux 桌面模式,還能開 terminal,我還拿來裝了 vscode ,要用來臨時救火應該也是辦的到XD
之後可能會再開發一下它的可玩性,裝個雙系統跑虛擬機或是windows之類的感覺也是很有趣。